透過不斷不斷的書寫自我反省之後才發現, 原來自己因為察覺到自己一直在妥協自己的真實性, 而變得有“刺”, 變的不開心, 並一直以來都是以“犧牲者”自居
發現原來早在去溫哥華念書的時候我已經種下了不滿的種子, 應該說我開始告訴自己是個家庭的犧牲者
一開始在溫哥華生活的不習慣, 人際關係的不順遂, 讓我很難過無助, 並可能開始有了要不是為了弟弟我就可以在台灣待久一點, 要不是為了父母, 我要幫忙照顧弟弟, 我也不需要這樣辛苦!
開始覺得自己是為這個家而犧牲,
導致後來即使是付出, 很多時候也會有在犧牲的心態, 而變得越來越不快樂 在內心深處, 變得對原來堅定要幫爸爸公司的理想目標都有了質疑,
因為我就是為了家裡在犧牲, 這樣我會幸福嗎?
但其實很多時候我想自己是在鑽牛角尖, 把錯加諸在別人身上
當自己罪惡疏於照顧弟弟時就會告訴自己沒錯我已經做的比爸媽多了
當發現自己脾氣不好, 對男友不好, 就會心想我的脾氣都是男友造成的,
要是沒有認識他我也會像以前一樣快樂, 他要負很大的責任!
但其實想想我總是愛把自己想成可憐的犧牲者, 覺得把弟弟丟給我的爸媽對不起我, 覺得要我減肥害我改變的男友對不起我, 覺得酸葡萄把我當成異類的同學對不起我
也導致成很多事情我都是在“無奈”, 無法解決,
因為覺得自己都是被動的, 我不想去面對負責, 或許過去是真的他們有對不起我, 但是這不代表現在. 我似懂非懂或是說不願意更“聰明”的去懂, 於是我不快樂, 我有罪惡有自責的處理面對事情
經過這番體悟後, 我應該試著在自己能接受的範圍內半強迫讓自己慢慢的去正視遇到事情真正的我該處裡反應面對的態度,
而不是難過生氣時又開始搬出“反正我就是犧牲者, 我去做我去承擔就好”的態度
沒錯, 或許都是要我去執行, 但是相信那個不同的心態會讓自己有所不同, 甚至有所解脫
進而
找到什麼是真正我喜愛, 是我真心願意去付出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